一城书香 千年文韵
发布时间:2025-04-23 03:18 浏览次数:次
近年来,蓬安县持续擦亮“赋圣故里书香蓬安”品牌,以全民阅读筑基、书香政协聚力、书香校园铸魂,将典籍智慧融入城乡肌理,让文化甘霖浸润百姓心田,谱写出一幅“诗书继世长,文脉兴家邦”的时代新章。
4月19日,蓬安县相如故城玉环书院内,稚嫩的童声与厚重的历史交织回响。舞蹈诗朗诵《书声朗朗诵道德》拉开2025年蓬安县“赋圣故里书香蓬安”全民阅读活动的帷幕。
此次活动由蓬安县政协、县委宣传部、县总工会主办。活动现场,中国邮政蓬安县分公司向相如第二小学捐赠了图书,活动主办方表彰了“阅读之星”“书香家庭”等获得者,随后的读书分享、经典诵读与文艺展演将活动推向高潮。
近年来,蓬安县以“深化全民阅读建设书香蓬安”为主线,通过阵地建设、活动创新、资源下沉等系列举措,在全县掀起读书热潮,让“爱读书、读好书、善读书”的文明新风浸润城乡。
“图书馆藏书种类丰富,环境舒适,来这里阅读学习是一种享受。”到县图书馆看书学习已成为蓬安县市民杨女士生活的一部分。作为国家二级图书馆,蓬安县图书馆全年免费开放,馆内设有报刊阅览室、图书外借室、多媒体电子阅览室等10多个服务窗口,目前拥有馆藏文献50余万册(件),可满足不同群体的多元阅读需求。
在蓬安农村,农家书屋成为农民生产生活的“加油站”。截至目前,全县建立农家书屋312个,收藏图书80万余册,解决了农民群众“读书难、借书难、看书难”问题。
得一寸天地,享一缕书香。近年来,蓬安县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,持续推进公共阅读阵地建设,完善公共阅读基础设施,有力保障了全民阅读活动深入开展。
4月20日上午,由蓬安县政协、县委宣传部、县总工会主办,四川省司马相如研究会、蓬安县司马相如研究会承办的“长卿读书会”在相如故城玉环书院举行。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徐希平围绕司马相如原著《难蜀父老》,从时代背景、主要内容、精神内涵及其当代价值,逐字逐句为学员们进行了解读。在互动交流环节,针对现场读者提出的问题,徐希平教授都一一作答。
据悉,“长卿读书会”是蓬安县“赋圣故里书香蓬安”全民阅读系列活动之一,旨在赓续司马相如开创的“好读书”优良文化传统,通过司马相如作品阅读活动,让优秀传统文化爱好者从中汲取其思想精髓和文化养分,让阅读经典在赋圣故里蔚然成风。
近年来,蓬安不断拓展新型公共文化空间,以高品质服务供给,将城区各大书屋逐步打造为城市“文化会客厅”。同时,创新打造“阅读+”模式,将优秀传统文化、地域特色与全民阅读深度融合。依托“我们的节日”系列活动,将清明诗会、中秋雅集与阅读结合,吸引数万人次参与,优秀传统文化在书香中焕发新生。
如今,在蓬安,不论是图书馆、书店、社区书屋,还是学校、机关单位、企业、商场等,读书场所、多元文化空间随处可见,让市民尽情享受悠悠书香。
4月23日,笔者走进蓬安县政协委员读书室,只见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历史、社会、生态文明、党建等不同种类的书籍被分门别类置于书架上,书架一旁摆放着便于阅读的桌椅。种类丰富的书籍,雅致的布置,让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职工闲暇之余有了品味“静水流深”的好去处。
人人爱阅读的氛围在蓬安县政协蔚然成风。这正是蓬安县政协建设“书香政协”带来的喜人变化。
近年来,蓬安县政协将“书香政协”建设作为提升委员履职能力的重要抓手,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打造立体化阅读空间。线下,依托抚琴书城、玉环书院等文化地标,建成“同心书屋”“委员读书驿站”22个,形成覆盖城乡的阅读阵地;线+N”读书群,开展“飞花令”“书香伴我·学思践悟”等互动活动,营造“时时可学、处处可读”的浓厚氛围。
“以读书促履职,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履职本领和工作成果,是政协委员读书活动的重要目的。”蓬安县政协相关负责人表示,倡导读政治书,读专业书,创新读书形式,推动委员读书活动走深走实,把建言资政、凝聚共识贯穿到协商议政全过程。
学以致用、力求实效,蓬安县政协将“读有所思、思有所悟、悟有所用”作为开展委员读书活动的重要原则。
去年以来,县政协倾力打造了“文润蓬安·心向未来”读书品牌,高标准建成集收藏、研究、展示、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政协文史馆和书画院;聚焦重要时间节点,举办书画作品展和政协讲堂等活动;谋划开展“文润蓬安·阅见美好”“学习新思想、践行新使命、奋进新征程”等专题读书活动,以及“护航发展·法治惠民”“智库助农”等特色读书活动;围绕相如文化,常态长效开展“文史资料我来讲”等委员讲堂活动……崇学善读在县政协委员中蔚然成风。
“接下来,我们将进一步开阔视野、创新载体,常态化开展委员读书活动,推动读书、履职深度融合,不断提升‘书香政协’品牌效应,引领各界人士聚智聚力建设浪漫宜居繁荣的现代化蓬安。”蓬安县政协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清晨的蓬安县兴旺镇中心小学,学生们在“晨诵”中开启一天的学习;午间自习时间,孩子们捧起课外读物静享“午阅”;傍晚的“暮省”环节,同学们在读书笔记上记录下当日的阅读感悟。该校通过晨诵经典、午阅拓展、暮省反思,构建起“读—思—悟”立体阅读生态,让校园处处溢满书香。
在蓬安县第二中学,精心打造的多个阅读阵地读书氛围浓厚。教室图书角里,各类书籍琳琅满目,从文学名著到科普读物,从历史故事到励志小说,应有尽有。课余时间,同学们挑选一本心仪书籍,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。墙壁上,展示着经典诗词歌赋和名人名言。文化亭中,同学们伴着微风,静静品味书中的美好。
“除了打造舒适的阅读环境,学校还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,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。”该校相关负责人说,“书香校园”建设,让阅读成为同学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并在书籍的滋养下向阳生长。
建设“书香校园”、提升教育品位,是蓬安县教育部门矢志不渝的追求。行动见真章,该县在持续推进经典阅读、营造“悦读”氛围、开展阅读活动等方面发力,让书香飘进每一名师生的心田。
近日,蓬安县金甲小学校举行“经典润心灵,书香溢校园”朗诵比赛。学生们用稚嫩的声音,展现了对经典文学的热爱和传承。他们的朗诵抑扬顿挫,将一篇篇经典作品演绎得生动传神。“此次朗诵比赛不仅展示了学生们的才华,也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经典文学,感受书香魅力。”该校相关负责人说。
4月22日,蓬安县城东幼儿园以“童心绘红色故事伴成长”为主题,举办了读书行动成果展示活动。活动通过多元形式展现幼儿阅读成果,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营造“书香校园”氛围,吸引了全园师生及家长参加。“通过舞台展示、亲子互动、环境浸润等形式,激发幼儿对经典文学的兴趣。”城东幼儿园相关负责人表示,该园将持续推进阅读特色课程,让书香浸润童年,助幼儿全面发展。
建设“书香校园”是推动全民阅读尤其是青少年阅读的重要载体。近年来,蓬安县积极推进中小学“书香校园”建设,通过改善中小学图书馆(室)条件、加快阅读空间建设、推进阅读素养提升行动、开展系列读写征文活动、推广阅读教学案例等措施,大力营造爱读书、读好书、善读书的校园氛围。
小时候,我被《安徒生童话》中善良的小美人鱼打动,为《小王子》里孤独的玫瑰叹息。后来,我在《哈利·波特》的魔法世界里学会勇气,从《如果历史是一群喵》中感受历史的温度……
课间读几页散文,睡前看一章小说,排队时读一读口袋书。遇到喜欢的句子随手摘抄,写下感悟。每周和父母一起共读一本书,并交流想法……
我发起了班级“图书漂流角”,和同学们交换好书;在语文课上推荐《青铜葵花》,让更多人感受到纯美的力量……
如今,书架上的书越来越多,但我知道,书海无涯。愿我们都能捧起书本,让文字成为翅膀,带我们飞向更辽阔的天地。
每逢周末,一家人便会沉浸在氤氲书香中。孩子杨苏浩手捧《海底两万里》,与阿龙纳斯一起探索水下的奥秘;妻子段燕珍则沉浸于《金陵旧事》的旧情、旧游、旧食、旧俗中。这样的画面,自孩子识字以来就成为我们家的一种生活方式。
孩子上小学三年级后,家里的阅读氛围愈发浓厚。我们已经不满足于通过看书感受文字之美,还会通过沉浸式表演分享阅读感悟。读《西游记》时,客厅秒变云霄宝殿,晾衣杆变成了孩子的如意金箍棒;看《致橡树》时,妻子站在落地窗前,字字铿锵地朗诵“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……”
书籍不仅是知识的载体,更是情感的纽带。我们经常和邻居、朋友交换藏书,经常到图书馆看书或借阅,每月还会开展“家庭读书会”,每个人轮流分享最近读到的好书。
读李镇西老师的《做最好的老师》,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。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。
书中,李老师用他25年的教育实践,生动诠释了何为“最好的老师”。他提出的每一个观点,都如春风化雨,潜移默化影响着我。其中,“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”这一章节,更是让我产生共鸣。李老师以他的实际行动,证明了爱是教育的灵魂,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。他对学生一视同仁,关爱有加,不仅关注他们的学业成绩,更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需求。这种无私的关爱,让我感受到了教育者的温暖与责任。
读完这本书,我深感震撼、深受启发。作为一名教师,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,更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需求;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,更要拥有广博的视野和深厚的人文底蕴;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,更要教会他们做人和生活。教育是一项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事业,只有不断学习、不断反思、不断改进,我们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,成为学生心目中的“最好老师”。